替劣作解讀的自問自答

不經不覺,著作《移民澳洲,墨爾本物業自住投資》出版已經有一年半時間。最近和編輯大人傾計,提起因爲疫情而沒有舉辦嘅書展。同讀者始終緣慳一面,未能親身解答問題。現在幻想書展裏拍晒烏蠅呆坐一角,自問自答一番。

一場奇妙的飯局

6條麻甩佬,南轅北轍的背景,雖有緣認識,但多年沒有一聚。我承諾吹雞,只掃手機幾下,眾人皆秒回。擇日不如撞日,於是週末出來一起喝杯啤酒,打個邊爐。我們6人皆是來了最少30年的「老移民」。我們的相識相遇是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組合曾經在同一學校出現,時空因而交錯。

認識澳洲傳統房屋風格

作為澳洲房屋業主或投資者,盡管你不喜歡、看不明,但心須最少能夠識別出本地傳統的設計風格。最好還知道該設計背後的故事,人們喜歡它的原因。這樣你起碼不會向市場喜好的相反方向走。

《梅豔芳》、澳燦、舊香港人。

近幾年香港人很容易眼淺,電影《梅豔芳》在這種氣氛之下推出,大家更對號入座。戲中穿插不少香港處於最輝煌時期五光十色的景致,令大家發覺原來已失去的,不只是「香港女兒」梅小姐本人。

有種信仰叫澳洲

《安心出行》手機程式在香港鬧得熱烘烘,出街用饍是否安心可圈可點,但某部份人心靈上一定不安、不服氣。相反地,接近的程式系統在墨爾本非常普及,疫苗接種亦超過9成,人們真的只是害怕那5千元罰款嗎?

澳洲樓價被抬高了,怎算?

今天才加入澳洲物業市場的朋友,除了雄心萬丈以必勝心態入貨的,其他人尤其自住人士處境可能頗為尷尬。計劃被打破,期望搬入的社區擠不進去,要退而求其次。

蝸居香港納米樓

這是我們蝸居香港灣仔舊唐樓的日子。和今天著名的藍屋座落同一條街,樓高五層,每層連樓梯只有300多尺,街坊八掛話業主於沙士後以百多萬整棟購入,十幾年前我們以月租4千居於二樓,一樓業主留作打牌會友。樓上幾層都是後生仔的小天地。雖然環境嘈雜,但勝在方便,街坊感情又滿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