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晚喺灣仔打冷暢飲,宿醉未回魂,一早被窗外傳來的鋸鐵聲吵醒。樓下整車佬同打鐵佬習慣一早開工,街上泊滿三行車,僅餘窄道,搵食貨車以神乎奇技穿梭。仍處迷糊狀態,伸手鑽進緊貼牆壁的床褥罅縫中找到眼鏡,再誇過女友(現在老婆大人)落床,頭碰高掛天花晾乾中的衣服,幸好沒中「頭獎」內衣褲。以沙啞聲線叫到,「Baileys ,去街啦!」唐狗BB即時興奮彈起,在堆滿雜物的廚房搖尾等待出發。所謂廚房其實是通往後門的空間,只放東西及一個打邊爐用的電磁爐,轉身都困難,我們從不煮飯。
手抱狗狗沿著鋪了60年代紙皮石階磚的樓梯步下唐樓。到樓下轉角茶記買早餐,老闆娘嚷著「早晨,比利市!」,唐狗的洋名Baileys佢從未攪得懂。之後例牌到街尾北帝廟旁石水渠街花園放狗。對上堅尼地道豪宅華廈只一梯之隔,一念天堂。
這是我們蝸居香港灣仔舊唐樓的日子。和今天著名的藍屋座落同一條街,樓高五層,每層連樓梯只有300多尺,街坊八掛話業主於沙士後以百多萬整棟購入,十幾年前我們以月租4千居於二樓,一樓業主留作打牌會友。樓上幾層都是後生仔的小天地。雖然環境嘈雜,但勝在方便,街坊感情又滿瀉。
最近看谷德昭主持節目《納米無明火》。每集介紹今天後生一輩蝸居香港,納米樓無明火煮食,谷導會同受訪人一齊用電磁爐煮一餐。節目訊息正面,並沒有無明火起哭訴社會不公,反而讓人知道今天年青人仍然有理想,在蝸居限制中反而迫出創意。
當日移民其中一個原因是改善居住環境。寬敞的空間應該為腦袋思考打一劑過期春藥,不過今天創意轉數反而少了。看見受訪年輕人自信滿滿,蝸居雖不理想但亦不悲情。土地不公平分配的問題不會快速解決,但香港人總有辦法撐著。

主題圖片:唐狗比利市BB住灣仔唐樓時攝,筆者最喜歡照片之一。
圖二:灣仔石水渠街唐樓群,互聯網圖片。
歡迎些牙,又請大家follow我的網誌及網誌Facebook專頁,多謝支持!
能屈能伸。加油﹗
Like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