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加入澳洲物業市場的朋友,除了雄心萬丈以必勝心態入貨的,其他人尤其自住人士處境可能頗為尷尬。計劃被打破,期望搬入的社區擠不進去,要退而求其次。
先利申一下,我的身份只是一般投資者。我對市場看法正面,繼續有貨在手,但堅持BAU(business as usual),合理筍貨就入,不盲追,無寶就不落。19年11月以只一千大洋輸了某Balwyn North校區房暗標拍賣,今天已升40萬,不可惜,也沒有不開心。(詳情見另文實戰分享)我覺得作為市場一份子、持貨在手的既得利益者,在今天熾熱的市場中無論all in 或all out 也是不智的。
今天整個Balwyn High School (BHS) 校區沒有一間兩球以下的獨立屋,260萬之下也只有3間,明顯供應極少。 BHS 每年收生約300,畢業了又未必立刻搬走,校區地址永遠不夠分。一盤中產收入怎支撐兩球按揭,單是stamp duty已經11萬,夠讀幾年私校、更莫說要預繳未來樓價升幅引誘業主割愛。校區房賺住賺學位賺升值的願望可能不能實現。(不過租金就相對超高性價比,每週4,5百起。)
先談本文問題的根源:買家嘗試在不理想的周期投入一個新巿場
今天入市必會期望高處未算高,香港人所謂「升到你唔信」。這會不會發生我不知道,只知今天不是必勝的周期之始,風險明顯存在。當然我不是指責入市的人慢、勇。更大可能是個人處境之故,有誰想突然放下一切移民?每人也有個人難處,我每週也答這個問題,故有此文。
每年每週每日都有人出世,生不逢時,在不理想周期入場並不出奇。
一)如在下行周期入貨,到復元的時候,往往是下一個下行周期。
和電影《無間道》劇情主旨接近,打破周期的最好方法是不參加。97買了深井浪翠園的投資者幾時「返家鄉」?肯定不是再入市必勝之時。
二)今天拋棄一切離開香港已是一個逆周期之舉動,無必要再加深負荷。
為何不先站穩陣腳,靜候下一個好時機?這個簡單道理人人都明白,豬肉佬抬價,吃牛、牛肉貴,索性吃齋。但是講到安居樂業,我們常常沒有任何妥協餘地,非君不嫁。
三)放眼其他可能性,租屋可以很幸福。
快樂指數高企的國家如北歐和德國,大部分人也租屋住。這和澳洲夢(Australia dream)、以至香港對擁有權的迷戀是相反的。前文《剛移民到部先租屋安定下來》已詳細介紹。
亦可放眼投資其他地方,收租補貼自住租金。筆者自己都試過,一面收租一面交租,以免硬碰,萬試萬寧。
四)打破周期由今天開始。
不要說「捱埋今次」,把問題推向未來。澳洲人叫”kick the can down the road”。今天滾水淥腳離開香港可以是打破周期的舉動,你忍受夠了溫(滾)水中的荒謬已久、終於說不,再到新地方重新播種扎根。
不如再下一城。
不是說不買,只是合理才買。你可以的!
延伸閱讀:
歡迎些牙,又請大家follow我的網誌及網誌Facebook專頁,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