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物業首選Freehold,地大為王

君子愛財,但大家其實從來有沒有花時間仔細看一看手上的鈔票?如果你一字不漏看一遍,不聚焦在設計花紋圖案,你會發現,一張鈔票其實是一張欠單。債主是那張鈔票的持有者,欠債的是發鈔的政府。在澳洲,這債仔是一個由我們一人一票選出來代替我們管理國家的政權。這個政權從來並沒有替這些債務提供足夠的抵押,鈔票的價值升跌,和究竟明天可否換來維生的食物,視乎這個政權的表現和能力。

人民不可依賴囤積維生食糧,加上生活上必須的消耗品,能源等,所以唯有囤積鈔票。這個動機目的是為了保證有别人的勞動力,替你生産生活上各種必需品。但是人們越來越不信任政府維持他們手上鈔票價值的能力,事實上每天能換來的勞動力不斷變少。

政府其中一個責任就是保管我們的土地,當我們不信任鈔票的時候,最好就用來交換政府手上的土地。因為每個人生存都需要有瓦遮頭,土地是必須品,所以囤積土地最實際。只要一日國家還在,就算政權更替,有土地就可換來勞動力和必須品。

人類是群居的,所以在城市裡的土地才有價值。除了虛擬,講求創新的新經濟,舊經濟亦依賴土地去釋放產能,製造各種必需品。

最終土地才是一切財富之根本。

人民不能隨便劃地為王,我們都需要政權去確認及保障人民的土地擁有權。我們擁有土地的權利價值,視乎政權的信用。民主國家政權受憲法約束,和人民分享權利和土地。相反極權國家除統冶權外,更集中了土地權和其產能。

認識以上概念,才能認識土地業權,和不同國家的所謂業權的分別。

撇開土地能釋放的產能,澳洲土地業權相對不少亞洲國家給人民更多保障,因為民主和憲法確保了其信用。業權持有人不須擔心政權的取向五時花六時變,不須要每天忙著解讀領袖的講話和方針,害怕業權被蠶食或甚至被吞拼。加上源源不絕湧入的移民,和他們帶來的勞動力及知識,澳洲土地能䆁放的產能和價值會不斷上升。

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時局,澳洲的土地業權最有保障,風險最低。所以不少極權國家的人民每次鎖定利潤之後,把資金用來交換澳洲的土地物業。澳洲政府的信用令到土地業權變成為一個受歡迎品牌。所以筆者不太擔心澳洲政府和誰結盟,和誰交悪對土地價值的影響,只要澳洲政府不以政治理由沒收別人土地。

澳洲政府的憲法,民主制度和信用建立了一個成功的土地業權品牌。

而澳洲大部分的土地業權是freehold 的,本地人叫Torrens title。Freehold 即是一個無條件的擁有權,筆者覺得在澳洲不同種類業權之間的是最公道最有保障的。留意freehold土地上的建築物都是由業權持有人擁有,但地下的天然資源是屬於國家的。另外土地的用途受政府城市規劃,和地契上注明的條款(如有)限制。

其他業權種類有例如Strata,通常包含了共同擁有和管理責任的土地。Lease 便只是租用有限年期的業權。

房屋結構會被風雨慢慢侵蝕破壞,內裏裝修會因居住而被消耗。但土地是永存的,並會隨著一個城市變得繁榮,或人口增加升值。所以投資地產物業,土地業權所佔價值最為重要,尤其是能無條件擁有的freehold 物業。如果客觀條件一樣,例如地點,地勢,景觀等,土地當然越大越好。

一般香港人習慣住在及投資apartment ,來到澳洲有機會一償做地主滋味。就算是自住房,不應過分考慮房子外型間隔裝修質素,而忘記了地皮的重要價值。屋舊可以裝修,間隔可以改動,但土地大細位置是永遠不變的。除非是退休人士為了追求生活質素,否則土地的潛在升值能影響你及你一家人的未來。

延伸閲讀:挑選好地皮可參考《樓盤篩選方程式﹝之一﹞一百揀十》

這個網誌的Facebook Page 成立了,希望大家能like 及follow 一下。亦歡迎大家分享給朋友。謝謝。

Published by Lok

Middle-aged entrepreneur who is always looking for inspirations to create. 中年有機, 好戲在後頭! 小弟一把年齡,驚覺中年先有機,生活無可避免改變,現在誠實面對 。每日繼續打拼,尋找靈感,堅持去創造。

4 thoughts on “澳洲物業首選Freehold,地大為王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