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蠟是香港獨有中秋節活動,港式文化,相信無人反對。至於為何由玩燈籠、點蠟燭搞氣氛演變成為玩火,並沒有記載。
要煲便必備傳統月餅罐一個,用其它器皿始終氣氛不一樣。掂起餅罐下面燃點報紙蠟燭,「燒熊」個罐,罐內同時再點蠟燭,直至蠟融被加熱至自燃,高潮部分便展開。貪玩朋友開始圍著起哄,輪流向滾油吐口水,甚至倒水,引致水份急速氣化搶火小爆炸、火柱更可達三四米高。有時更會挑戰膽量,鬥站近、甚至在搶火時跳過餅罐追求刺激。
這無疑是非常危險,除搶火燒著東西、滾油濺起亦使不少人嚴重燒傷。一夜狂歡之後,往往留下到處蠟跡、甚至縱火破壞。
煲蠟的確令人又愛又恨,或者年青一輩總要輕狂不負責任一下。如不過「火」,亦可上一課、幾年前香港酒樓廚房意外火警,便是不小心把一碗冰倒進炸鑊滾油。
澳洲中秋節正直初春寒冷非常,我年少時都有煲過。這當然不可和美國少年玩火箭做實驗相比,只是港式頑童貪玩文化。如果再來一次(我不建議),大家要在戶外泥地或沙上玩,帶齊垃圾袋,泥鏟等來清理。切忌用水撲火,而要鏟泥倒進冚熄。當然遠離所有易燃物體及建築物,並在自己私人地方進行,最好更是上網睇片算。
大家都中秋節快樂!
主題圖片來源:雅虎財經網站
歡迎些牙,又請大家follow我的網誌及網誌Facebook專頁,多謝支持!
冇玩過煲蠟,感覺是市區小朋友的玩意。
Like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