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澳洲種族歧視問題

有親戚考慮去外國留學,最後選擇了加拿大。老婆難免失望,少了一個親人團聚的機會。嘗試向該青年人了解澳洲落選原因,原來同學間相傳澳洲種族歧視問題較為嚴重。心水清嘅家長當然知道,其實後生仔,朋友去邊佢未去邊。

但隨着澳洲同中國磨擦增加,加上疫情,歧視問題再被關注。種族歧視係一個非常複雜議題,就算社會學學者,都未必可以容易作定論。小弟希望用我移民幾十年經驗,比較自己從前喺美國及澳洲生活點滴,以街坊智慧去淺談這問題。目的係:

  1. 給剛到步或準備移民嘅朋友參考,希望比到新觀點角度。
  2. 減少無謂嘅擔心同負能量。

「澳洲種族歧視好似好嚴重喎!」首先要搞清楚大家擔心什麼。我聽到呢嗰問題,通常感覺到佢哋真正想探討嘅其實係,「種族間磨擦嚴重嗎?」「我會唔會無故比人鬧,比人打?」「我會唔會喺升學就業少左機會?」

除了河國榮(香港著名老外藝人)回流澳洲,香港人移民澳洲,係由一個大多數群組,轉去一個小數群組。由星期日冷眼看外傭喺公園敘集,到自己流連唐人街香港茶記。平時叫人阿差,賓賓,印印,就算今日語言潔癖,叫姐姐,去到外國有機會比番人叫做點心(dim sim)。

種族間磨擦

小至生活習慣不同,大至核心價值不同,甚至傳入病毒,種族間磨擦係平常事。有傷害性嗎?好可能。可以避免嗎?冇可能。

香港人會同內地人磨擦,韓國人又會同日本人磨擦,於其他方面中產會同草根磨擦,黃絲會同藍絲磨擦,共和黨支持者會同民主黨支持者磨擦。。。「我捧黎明嘅!」「我捧劉華嘅!」沒完沒了。

磨擦每日都遇到,只係多少問題。好多人想移民,正正就喺想耳根較清靜。你去到外國變成小數種族,加上美國澳洲都係由移民組成國家,種族間磨擦比起香港一定更多。但澳洲人相對上不愛鬥爭衝突,貧富懸殊輕微,國家本身又冇蜷入國與國爭執,矛盾少,平時社會磨擦又會較少。每日多以自己開車出入,天然社交距離,磨擦更少。

澳洲比起美國收移民循序漸進,意大利人,希臘人,越南人,中東人,中國人算係輪流入嚟。係新一批移民產生新磨擦嘅時候,舊一批已經融入,成為澳洲幫。喺美國,各種族都為數不少,並冇絕對弱勢社群,小香港,小韓國,小日本,小菲律賓,小墨西哥等等,各據地盤。

你唔尊重人,去到邊都比人鬧,比人打。所有國家學校都有霸凌,學生哥必須學習解決,你去一間香港人多嘅學校都會有人蝦你,可能仲係香港人。係街上發生磨擦事件,無論係美國,澳洲,或香港,解決辦法都好接近,不外於講事實,講好說話,講邏輯道理,或者。。。少說話轉身離開。

除非你係好戰份子,你會愛上澳洲生活更安靜。如果你唔了解自己問題所在,你好快會哭着喊回家。

種族歧視影響升學就業機會

香港印度裔演員喬寶寶做戲出色生鬼。但因外型所限,好多角色唔會考慮佢。唔通搵喬寶寶做天龍八部喬峰咩。但呢個係限制,唔係歧視,無人得罪你,只係機會唔適合。河國榮,澳洲白人移民香港成為藝人,都係只常演神父,外籍警察等角色。但河國榮為突破限制,努力融入香港社會文化,會流利廣東話,甚至唱廣東歌,開演唱會。

時間,加上融入社會,係突破所謂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限制嘅最好辦法。尋找限制較少嘅發展空間,都係解決辦法之一,所以解釋到點解咁多香港人做會計師,工程師等等。最不幸係有時負能量滿載,將限制視為歧視,放棄奮鬥,非常可惜。負能量會傳染下一代,你嘅小朋友喺澳洲成長,原可成為澳洲幫自己人,大家要小心。

語言口音限制

雖說歧視專指因膚色民族背景作不同對待,但語言口音確係近符歧視嘅限制,歧視你不夠天賦天資。因為普通人一生難以改變。就算你花錢花時間去搵專才教你(我真係試過去上堂),去除口音的確需要天份。塵世間有幾多個如劉家傑般教師,可以另到外國人喺電話對話中無法分別出佢嘅民族背景。

好消息係,呢廿年來我目擊變化,除教師,銷售等專業外,無論美國及澳洲對不同口音接受程度都不停增加。今天辦公室內有如聯合國,我試過一個會議有齊愛爾蘭,蘇格蘭,印度,澳洲,斯里蘭卡人,無論口音,用詞都大不同。我由十幾年前喺美國專登上堂矯正口音,到現在越來越對自己港式口音充滿信心,直情係賣飛彿。

價值

當然,你有價值就算發音不準都有人聽你。呢個亦係重點,老闆呢種動物係最現實嘅,只要你有利用價值,點會歧視你。年少無知嘅我試過跳級同大老闆訴苦,得到答案係,「你上司無理由會咁做。」當然,世界上有傻嘅人,寧願蝕底都偏袒自己人。對付呢種人仲簡單,走。

偏袒或先照顧自己人

呢個係人類優點亦是缺點。每個民族,每個團體都會做。你害怕白種人偏幫自己人,喺香港亦會分陀地海歸,政治信仰,根正苗紅。偏袒或先照顧自己人喺歧視,但相比你喺香港要闖過嘅關,未必多左。而且你移民後下一代,會同本地人一齊成長,變成自己人。

教育學習機會

今時今日反歧視已漸進成政治潔癖,澳洲教育真的不見歧視。學校早會唱國歌後會例行向土著承認佢哋擁有土地嘅事實。澳洲公立學校多以自住地址作為唯一收生要求,其他選拔學校以公開考試成績收生。澳洲並未如美國有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不會特別為某種族降低入學門檻。學生哥,米咁多藉口,返房溫書啦。

復元力

世界每一個角落也有歧視。但在西方國家如澳洲,國民的核心價值,教育,配合上其政治系統,大多會對這些歧視行為作出糾正,平反,及教育上的改善。雖然這過程可以很漫長,痛苦和煎熬折騰,但歷史證明這些國家及人民會最終復元。

如果你喜歡呢嗰網誌,請你幫手subscribe,亦這個網誌的Facebook Page 成立了,希望大家能like 及follow 一下。亦歡迎大家分享給朋友。謝謝。

Published by Lok

Middle-aged entrepreneur who is always looking for inspirations to create. 中年有機, 好戲在後頭! 小弟一把年齡,驚覺中年先有機,生活無可避免改變,現在誠實面對 。每日繼續打拼,尋找靈感,堅持去創造。

12 thoughts on “淺談澳洲種族歧視問題

  1. 我有朋友移民澳洲數十年、夫婦都是醫生、
    女兒名列前矛。
    但由於黃種人、扣分、父母是醫生、扣分、
    而無法入醫學院。
    是什麼一回事?
    摘錄:
    教育學習機會

    今時今日反歧視已漸進成政治潔癖,澳洲教育真的不見歧視。學校早會唱國歌後會例行向土著承認佢哋擁有土地嘅事實。澳洲公立學校多以自住地址作為唯一收生要求,其他選拔學校以公開考試成績收生。澳洲並未如美國有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不會特別為某種族降低入學門檻。

    學生哥,米咁多藉口,返房溫書啦。

    Liked by 1 person

    1. 多謝余先生留言。
      其實關於醫學院收生本來有分享,為了聚焦主題,所以之前選擇不寫。
      我喺Melbourne 讀書。喺Melbourne medicine 只有Melbourne Uni 及Monash 有offer。Melbourne Uni 當年收生全部睇分數。Monash 某一個百分比,大概係最低分10%嘅考生(忘了,説不實),係要再進行额外面試。之後以面試評分加上本來考大學分數定輸贏。
      小弟當年係被面試的其中一人。結果落第了。面試人員有三位,普通人一個,現役醫生一位,醫學院教授一位。我記得佢地問一個ethnic問題,無知十八歲嘅我答到不知所謂。
      廿年後睇一位香港人醫生,佢亦都係醫學會成員。佢話面試其中一個目的的確係避免清一色亞洲人進佔醫學院。
      我思前想後決定不寫以上係:
      一)我不能証明該醫生嘅說法
      二)所影響人數真的太少,可能係考生中0.001%,或更少。
      三)我自問自己真係唔適合做醫生。當日只係盡量滿足父母寄望。雖然呢個係後話。另外我好滿意今天Melbourne 醫療系統,直情係受恵者,當然no complain 。

      Like

  2. 其實 dim sim 係 Melbourne 產物啊,dim sum 先至係「點心」
    而家做到所有 fish and chips 都有 dim sim 賣,都可以算係文化融合嘅成功例子

    Liked by 1 person

    1. You are correct Roger! However, the mention of dim sim in the article is a racial abusive word commonly used, not referring to the actual food product. I think it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UK.

      Like

      1. 可能時代唔同,當年我喺 Melbourne 讀中小學時未聽過同學間以 dim sim 作為 insult,通常會用 ching chong 之類…… 不過過咗頭一兩年,明白佢哋並非有惡意後,就同佢哋一齊笑甚至笑返佢哋轉頭…… 每個種族都有 nickname,平等的。

        Dim sim 的起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m_sim

        Like

  3. This is a good positive out of a negative. In the old time, people use to call us Hongki, there was no “Hongkongers”. Even I call myself a Hongki. It was kind of negative but I don’t mind.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