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美國居住八年,得到不少當地港人照顧我這個孤兒仔,得知COVID 肆虐,非常擔心掛念。到今天為止,美國朋友圈中有七位港人中了病毒,幸而未聽聞有嚴重的。另外「擦身而過」的個案更是多不勝數。有朋友請師傅上門做小裝修一天,就此染疫,兩公婆發燒幾日。奇怪小朋友相安無事,父母燒到爬不起床,樂得無王管自顧自打機度日。又有老人家因疫情被困在家整年,平日作上門清潔服務的也要暫停。為免工人因經濟拮据勉強上班,又本著同舟共濟精神,該長者照付每月清潔工資。
在澳洲幸運地疫情受控,我認識一對高䶖港人老人家,兩人同患末期癌症,其中一人已離世。但其在外地的子女,因為封關而未能探望及見最後一面。該朋友希望我可去醫院探望照顧一下,當然應承。
為了長者安全,即使未輪到我接受疫苗注射,我還是去了解一下。其實我一早決定會打疫苗,朋友的請求只是催化作用。
大概是因為對疫苗死亡個案的恐懼,疫苗接種進度並不理想。疫苗接種中心沒有人龍,想打就有位。即使我未夠五十歲,因為照顧老人家,疫苗中心接受了我的登記,並安排我接種Pfizer疫苗,現在等待疫苗運送中。不安排有現貨的AstraZeneca,因為在我的年紀組別,政府所得數據顯示Pfizer功效勝於風險。
同投資買賣賺蝕一樣,自己的健康由自己負責。接受疫苗注射等如投資下注,當然要先做好「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重點是要撇開情緒主觀因素,基於客觀事實。
首先是動機,即打或不打:別人我會建議請教家庭醫生,我不用,為了自己及家人健康,已決定去打。而且我覺得是時候反攻,給病毒傳播來一個重拳還擊。
個人健康精況考慮:我一向有找家庭醫生安排身體檢查,並沒有不適宜接種的既有情況。從新年開始更加密了運動鍛煉,身體情況不錯。
風險:疫苗最危險的副作用是TTS (血栓)。根據政府數據(至28/4/2021 “Weighting up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gainst risk of harm from COVID-19 vaccine AstraZenca”),每十萬人只有0.5人出現嚴重情況(需要入深切治療部)。
首先,我沒有部分出現嚴重情況病人的身體健康問題。如果只談數據或然率,出現嚴重情況機會介乎中香港六合彩二獎和三奬之間。我安慰奬都未中過。疫苗又明顯遠較在澳洲揸車安全,2020年每十萬人的死亡率為5.4人。如果害怕疫苗,在澳洲不如靠步行出入。我認為數據上風險非常可以接受,因為我每天也從事更高風險的活動,包括揸車,踩單車,飲酒。(如果又飲酒又開車,但害怕疫苗,更加匪夷所思。)
既然用投資做比喻,不得不提股壇長毛David Webb近日言論。大概翻譯意思是:「香港人寧願接受日常防疫措施之下的死亡率接近零,也不接受疫苗死亡率不是零。」我認為原因來自恐懼。
控制恐懼
投資和抗疫也需要控制及管理恐懼感覺。這感覺有如迷霧遮蓋事實,讓人逃避作出決定。慣性借口是不如等待。接受等待的前提是必要預先定下停止等待的條件或時限。如果你心裏沒有停止等待的條件,便是白等,實情只是在等待恐懼感消退,其實期間客觀狀況並沒有大改變。等到最後關頭,政府還是可能給你一樣的疫苗。
陰謀論
有人說這個疫情陰謀處處,甚麼也是假的,包括疫苗數據。政客政府說謊,假新聞充斥是事實。移民到澳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追求淨土。澳洲政府當然也不是完全誠實,但如果陰謀論仍然成立,我和家人已經和這陰謀融為一體,從小朋友上學,以至工作,交稅,醫療等。但一山還有一山低的地方,所以還是選擇樂觀面對。
肯定的是,病毒是真的,生病發燒是真的,親人分隔異地是真的。
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便是去實實在在了解病毒和疫苗。不給自己借口,控制恐懼,放下無謂負面情緒、在能力範圍內向可信任的專業人士了解,例如家庭醫生。做好盡職調查,如果在知情情況下仍然覺得風險不可接受,不打疫苗大家都會非常了解。
好的資訊不乏,除政府之外,坊間也有廣東話資訊提供,例如以下講座,由註冊藥劑師主講。雖然未必是最全面的資訊,但可以是你盡公民責任,盡職調查的好開始。詳情如下:
這個星期六,維州香港文化協會邀請了專業澳洲注册藥劑師Kin Chong (莊毅堅)在Glen Waverley舉辦2場 「新冠和流感疫苗接種知識講座」。大家可到場參加,如有任何問題,也可詢問我們的講者。希望是次活動能解開你心中的疑團。
日期: 5月1日 (星期六)
時間: 1:00pm – 2:00pm (廣東話)
地址: 1st Floor 26 Aristoc Road, Glen Waverley, VIC 3150
費用:全免 (不用報名, 先到先得, 名額100人)
Facebook連結:https://fb.me/e/6gp5cCBqR
後記-人棄我取:沙士後,當大部分人仍然覺得買樓是不智之時,2004年我從美國回港一遊,五天內買入太古城兩房單位,作價260萬。我預計很快會接到政府通知疫苗到貨,我便會昂然闊步走進空空如也的疫苗中心,在人手充足情況下接受醫護人員小心注射疫苗。
後記-第十人原則。電影《World War Z》說以色列人有所謂第十人原則。為了保持清醒客觀自救,當連續九個人都有同樣觀點的時候,第十人務必向相反方向作盡職調查。今天除了大爆發的國家,能控制疫情的地方人民幾乎一面倒抗拒疫苗,所以我更要做第十人。其實投資心態也接近,有時要和市場對著幹。
為了達到群體免疫,所以我也去打了。
Like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