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求學時期或年輕的人,其天賦和反叛程度可以劃上等號。在世俗的眼光中,有時天賦是一種病態,常常幹著奇怪的事。一個社會,尤其是學校環境內對這些個人行為的容忍和胸襟,足以影響這些人的發展,甚至整個地方的文明進步。
本文集中討論思考方面的天賦,我個人不喜歡把稱之為聰明,這些人只是喜歡運動腦袋,每天不停幻想和思考,想著一般人可能覺得不實在,虛無飄渺的事。這種天賦也未必是才,比方說只是一枚不停運轉的CPU(計算處理器),能否獲得實質應用還看運氣緣份。所謂天賦(gifted)是一把雙刃劍。最極端的例子,甚至被視為瘋狂,精神病和不入世。
這種人越是聚集的地方,其所作所為便越是瘋狂。對於世俗的考慮,除了實在應用,便是這些所謂瘋狂行為的後果,會否無法復原,因為某些行為有如玩火。
玩火可以是正面和很認真的。中國剛剛完成登月採取樣本,其實美國在超過五十年前已經做到,更是由學生玩火箭燃料開始。雖然在短短開車距離便有杳無人煙的實驗場地,但是學校宿舍總有一種魔力,使任性學生來一場小爆炸。這些"意外"偶爾會發生,學校通常會傾向容忍的。對於一個太空科技大國,這不難理解,因為有實際用途的聯想。
但有時這些行為思想可以遠超悪作劇的範圍,被視為反叛甚至破壞。但在有天賦的人眼中,全是單純實驗。
我在香港讀中學的時候,也是一間所謂名校,有一位名列前茅的同學,平時沒有什麼的,但有一天竟然在向街當眼的外牆上用粉筆寫下大字"打倒xxx"(校長名字,後來還當上立法局委任議員的)。校長大人其實沒有幹了甚麼特別不受歡迎的事,可能當年香港人因為六四事件喊口號喊慣了打倒甚麼,所以來一個校園版。
這位同學結果被停學三天。同時被罰停學的還有另外二人,我是其中一位,罪名是破壞公物。證物是被劃花的書枱,由訓導主任親自搜證及保存,見家長時展覽用的。我們的一班相對團結又反斗,被整冶只是時間問題。
停學見家長時發生一段小插曲,我先父也是中學校長,當時剛升上band 1 但當然不是什麼名校。兩位校長相遇,因為平時工作上交流而認得對方。「行家喎!」校長向先父打個招呼。因為我的行為,這個屈辱經歷和這句刺痛說話先父可能記了一世。
後來辦移民,學校reference letter也直接寫上操行欠佳(原文是說fairly good,老外可能看成不錯)。不知道一年多後被Melbourne High 收錄時,有否被考慮過。
回說Melbourne High ,既然是選拔制學校(selective school,我不太喜歡叫精英學校,覺得不貼切,可能叫精神病人學校更好。),當然齊集了不少瘋狂反叛份子。我畢業後廿多年,一位師弟出位到廣泛被傳媒報道,社交媒體亦瘋傳。(可參考報章報導,有片)話說在畢業前早會上,當時十七歲學生會會長台上演講,當著所有高年級同學及校長面前直説:「我不再相信Melbourne High!」,又長篇大論地去批評學校,台下反應熱烈,群起站立歡呼鼓掌。事緣校長因爲歷年學生的瘋狂及侮辱女性行為,之前取消了學生視之為命根的social(舞會),傳統畢業攪事項目muck-up day 及milk run,亦不考慮學生會的上訴及建議,固該師弟控訴學校文化離地及不聆聽學生意見。
亮點是校長當時在台上,及之後在校報的回應。雖然對其講話內容不悅及不同意,但校長既無懲罰該學生,更對他的演說技巧表示肯定。這事件另我想起最近在香港的年輕人所遭遇。誰對誰錯歴史自有公論,但老一輩的,尤其是建制中的既得利益者,顯露出一貫的專橫及固執,更以最嚴苛的手段對付整冶。
這種專橫態度可能來自我們的基因,更由校園文化來承傳,就是喜歡整冶有天賦來反叛的人。你越有天賦就越被整,通往成功之路便要不斷在批鬥中求生,甚至受牢獄之災。只要這種文化基因一天存在,文明進步必有所限。專橫霸道有利國家取得抗疫勝利,有的趾高氣揚,意氣風發。但我相信西方開明主義及胸襟有利創新,必可另其重新振作,孕育出下一個大發明,大成功。
至於我,期望孩子因自小在澳洲成長,雖然從我的遺傳及日常劣行中吸收了這些專橫基因,但會假以時日洗滌心靈終被本地同化。
後記:在香港被視為反叛的年輕人之中,我最同情及欣賞的是梁天琦先生。畢業於港大哲學系,應該也喜歡思考,也明顯反叛。我雖然不完全同意他的理念及抗爭手段,但他還是勇敢地承擔了法律後果。其實他未達至如印度聖雄甘地的層次,但相對其有限的破壞力,長期判監是對他太嚴苛了,可能他真的最有"潛質"。我不忍看到他再因抗爭而坐牢,希望他能過正常人生活。幾年前已經想寫信給他,本文是要坐言起行的部分。大家如有什麼原因也想寫信給他,需以親筆信寄到義工收信小組的信箱地址:香港郵政總局郵政信箱 8632 號 (P.O. Box 8632, General Post Office.)
主題照片:梁天琦。來源:互聯網。
相關文章:《轉入名校,會進步還是原地踏步?》《好的標準是什麼,港孩的視野》
我的網誌網址及其他文章的連結。歡迎分享連結,並請like and follow 我網誌的Facebook Page ,多謝支持。
One thought on “相對香港,西方教育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