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香港,沒了殺人王訓導主任,打瞌睡的化學老師,更沒有偏心優異生,針對你的班主任、和只為薪高糧準而埋沒理想的咸魚體育老師,理應一帆風順,再沒有壓力,快樂學習去。
相對香港,澳洲學校教師人工低,較多人只因理想和興趣去執教鞭是客觀事實。所以我覺得澳洲老師還是較和藹可親和熱心教育的。雖然今天亞洲學生之間競爭較我移民當天激烈,但在每年近五萬(墨爾本)VCE學生之中,始終只佔少數。可過快樂學習日子的環境普遍存在,例外是因為你自己想去競爭,搶入熱門大學科目。如果只為完成小學至大學生活,學位從來不缺。你喜歡競爭挑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和情況也要習慣壓力。
在澳洲我不相信學習壓力和競爭會自己找上門,更不相信入不到熱門科就會捱餓。我在其他文章已經寫過幾次,壓力是自找的,雖然未必是壞事。
至於我自己,我求學時期的壓力主要來自父母期望。我很羨慕我家姐在香港是尖子,無需往外國升學。如果說當日移民的最大目的是讓我兩兄弟在澳洲受教育,絕對成立。而量度成功的指標,便是我們能進入熱門的大學科目。注意熱門和適合是兩回事。
我父母為我們放棄了香港的一切,而我們亦成為了整個移民行動成功方程式的關鍵基數。如果我學業失敗了,移民計劃便也失敗了,這個想法在我整個求學期也成立。但今天回看,移民的價值當然遠超教育方面的回報。
移民成敗是學習壓力的來源。對於一位懂事的中學生是無可避免的。
所以我自己在香港成家立室後,便堅持小孩自小便在澳洲居住,在正常快樂學習環境中成長。如果他們想競爭,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不會去命令他們。
回想當日,我實際是把香港的高壓學習態度原原本本植入澳洲學校生活中。分別主要是學校環境,老師態度。
還有,校方不著重去分高低。你要挑戰自己隨時可以,但班房不是打擂台。
澳洲老師不會為分名次而把本來既定的程度和要求提高。即是說:
如果你們做足了老師及課程的既定要求,交足功課,無少但更不用做多,是可以人人一百分的。
我常常挑戰莘莘學子,如果他們做足老師要求,完成指定份量習作,唔啱做到啱,學校課本由第一頁到最後一頁看完,考試無可能少過九十分。一百分是可能的,十分是我給予的可接受臨場失誤。
何其簡單。
但我更明白不是人人可以做得到,要一位藝術家看完微積分課本,可能比死更難受。幸而澳洲學校是支持多元發展的,不用為遷就社會眼光而勉強。
但是我自己,在父母期望之下,加上在澳洲重新開始的機會,還有(最關鍵)突如其來God’s calling(我到今天也不能解釋和刻意重複,所以叫做感召),我便有了死不認輸的蠻勁,起碼直至入大學。得到九十九分也不開心,因為只看見一個失誤。
於是我變成另外一個人,成積態度和香港時完全不一樣。這種態度可持續嗎?再續。
主題圖片:East Doncaster Secondary College 互聯網圖片。筆者剛到澳洲時所入讀的中學。今天校舍建築物多了約一倍。下方的運動埸館,圖書館所在地以前是泥濘滿佈的草地,我讀書時期踢波的地方。
我的網誌網址及其他文章的連結。歡迎分享連結,並請like and follow 我網誌的Facebook Page ,多謝支持。
2 thoughts on “澳洲讀書的壓力,測驗99分也會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