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和老媽子通電話聯絡,提起會重新向銀行借貸作投資之用。事緣筆者在疫前賣出部分資產去了槓桿,減輕負擔避了一刧,所以老媽子對筆者想重新負債不明所以。今天已踏入退休年齡的嬰兒潮一代,不少人一生以還清債務為目標,覺得沒有債便自由了。
舉國皆借的時代
澳洲央行減息至0.1%的新低點。作為推動經濟的手段,假切不會破天荒進入負利率環境,除終於耗盡了最後一次減息之外,央行還宣布會大舉買債。大舉買債加上接近零息,等同印銀紙。如果說這筆新債永遠也不會還清,甚至根本從無意思去還清,任由通脹讓它自然消失,相信沒有人反對。
這些國債及印出來的鈔票會輾轉流入巿場,經銀行借給人民。但監管機構繼續嚴格審批,只借給有高還款力,即相對低債務但又有高現金流的一群。就算你擁有現金或其他資產,銀行可能就是不借。
換句話說,政府自己開印鈔機,只把鈔票派給有生產力的人。但因為澳洲是高福利國家,以上部分錢也會化成各種社福補助。其中分佈非常複雜,本文不會嘗試深入分析數據。根據公布,央行未來一年將買政府債券一千億澳元。另外聯邦政府於新財政年度,為抗疫保就業的支出會是740億。
能借錢表示你還有生產力
對金錢之王有利用價值的,便可分享多印出來的新鈔票,買樓買田買地。嬰兒潮一代受恵於其時代環境結構,不少人累積了資產和財富。進入退休年齡後不再提供產能,但又不花錢。這些錢被儲起來,直至百年歸老前也不會重新投入巿場變成產能。金錢之王雖然富可敵國,但始終不是神,他們其中一樣不能控制的,便是迫其奴隸們去生育。千算萬算,算漏了科學發明生育控制,奴隸們生少了下一代,提早達到自由的人也多了。
人口老化讓國家苦腦的不只是生産力下降,社福成本增加。最束手無策的便是這些所謂收成期人士囤積了資產不用。假切這群嬰兒潮人士平均還有二十年壽命,其人數可達人口三分之一,所被囤積的資產也便佔了社會上大部分財富。例如日本人口老化嚴重,其被囤積的"死"錢也特別多,更常見再沒人住的荒廢住宅。下一代在等候繼承財富,亦不熱中去生產。
金錢之王有意無意放生了這批收成期人士,又不得要領。新生人口及其生產力又不夠,唯有印出"新"鈔代替被囤積的"舊"鈔。除了讓現金貶值迫使人們出來工作之外,政府又一定會提出針對囤積資產人士的新稅項或增加稅率。未達到自由的人,真又好假又好,必要高呼自己還有產能向金錢之王投誠,讓自己能分享這些"新"鈔票,換取生活必需。
最緊要是令人相信你還有產能,即還款能力。
至於多印出來的新鈔會否再令到市場資產價格大升,筆者覺得非必然,起碼無產能,揸不出奶水的牛便不值錢,用作支持貸款也非常困難。金錢之王做那麼多去提高產能,怎麼會輕易讓我們用錢搵錢之後放棄生產。以澳洲為例,新公布的千億買債規模亦只是人均約4000元,大部分也用作抗疫保就業。如果印鈔會另到資產,尤其是房地產價格上升,多數會是由新移民帶來的海外同類熱錢。
如果金錢之王真的那麼愚笨,印新鈔但又不能提高有效產能,後果是很嚴重的。上兩次世界大戰便有不少和今天相似的地方,但願不會重複,有機會再談。
我的網誌網址及其他文章的連結。歡迎分享連結,並請like and follow 我網誌的Facebook Page ,多謝支持。
《奴隸 vs 金錢之王》系列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