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逃離的只是少數
金錢之王與工蜂的人數比例,是接近永恆不變的。細看四周數一數,你身邊的人大部分也會被勞動到最後。逃走的方法也不會重複,因為金錢之王會應付漏洞。所以能突圍而出的,除了是幸運的少數,也只會「細聲贏」保持低調。勇氣和直覺也是必須的,其實機會不時出現眼前,但看不透,看不明,自圓其說放棄執行。安逸是金錢之王的最常用手段。
人們只記住失敗的例子
逃獄成功的其實歷史上大有人在,但人們只記錄失敗例子。「成功逃獄大全」是不存在的。這是否監獄長刻意清洗警告後世便不得而知了。筆者雖然還未完全成功,但希望留下計劃線索,本系列文章有如監犯在囚室牆壁石縫中藏著字條,後人將來若無意看見,便知該計劃是否成功。
把複雜問題打散逐個解決
筆者很喜歡電影《The Martian》,講述一個太空人被意外遺留在火星。火箭離開了,通訊設備受破壞了。火星距離地球6千4百萬公里,怎樣回家?主角由維持生命所需的食物及空氣開始,每㳄只集中解決一個小問題。萬丈高樓從地起說易行難。跨過起步點需要決心,也要有把複雜問題打散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美國登月計劃也是靠逐步實現。由一人小火箭,至二人雙子星號,首次太空漫步,登月艙與飛行艙於軌道上合體,載人繞月飛行,阿波羅大推動力火箭試飛,經歷意外火警,到發射成功,登陸月球,用了九年,於甘迺迪總統定下的十年願景前完成。幾千年來被視為天荒夜談的任務,竟然成功了。
每天三件事
筆者每天集慣早起,喝一杯水加一杯咖啡,之後便定下當日必須集中完成的三件事。這並不是可能排得滿滿的行事曆,而是三個小目標。以一天為限,確保目標不太遠大,有可能當日完成的。只選最多三個最重要的,不做便可能連當天也捱不過的,或是明天任務的前切。之後便只是今天的事今天做,不要留待到明天,小學雞也。明天的三件事明天再算,宏觀必需看得遠,小事只擔心未來廿四小時。
投資垃圾,人做我不做
重看多年前的軟硬天師訪問,話說當年所有唱片封套也是彩色的,軟硬首張大碟《車欠石更》便來一個黑白的。葛民輝強調,人做我不做。所謂垃圾,即大部分人也看不見機會,甚至視為麻煩處處的。從垃圾中找機會不難,最難是估計投入所需時間人力物力,及回報是否吸引。
筆者當年看中Mornington Peninsula 區的破舊爛屋,便是看準墨爾本人到該區渡假退休的需求,所以對該區佔了近十年物業升幅頭十名中三個位置,並不感到意外。但翻新擴建活化過程也的確勞心勞力,是否值得就要看將來價值。該區在世紀疫症中也暫時獲得升幅,受惠於疫後人們對生活及工作環境的新要求,所以筆者保持樂觀。
但是疫情也打亂了筆者的擴充節奏。今天該區已經不再被視為垃圾,再沒有值得投資的,又要再從新往別處尋寶去了。疫後部分生意及資產會變得一文不值,機會近了。
疫後解封前的十四天,筆者要辦的三件事是:
- 定下重啟市場推廣計劃。
- 重新聯絡所有生意上的顧客,通知他們我還存在。
- 聯絡供應商修理更換壞了的搵食工具。
解封後的第一天,筆者要辦的三件事是:
- 早上搭船去Geelong,晚上乘火車回家,了解Geelong 對外交通。
- Geelong 社區步行遊,看物業,了解該區生活。
- 了解Geelong政府社企。
四年後4,380件事完成之後,希望能终於獲得自由,不過。。。前晚喝多了兩杯,昨天逃工了,紀律也很重要。
〈完〉
《奴隸 vs 金錢之王》系列:
我的網誌網址及其他文章的連結。歡迎分享連結,並請like and follow 我網誌的Facebook Page ,多謝支持。
One thought on “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