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Rick Wong,移民澳洲多年住喺Sydney,並當上聖約翰義務急救員,扎根社區定期當值。前年有一次於街坊泳池拯救了一名心臟病發的泳客,獲得聖約翰救傷隊頒獎表揚。回想當天情況猶有余悸,十年急救員工作才第一次撳掣去電擊真正傷者唔係訓練用公仔,終於學以致用卻是千鈞一髮生死之間。好彩唔係台上1分鐘擘大口得個窿,10年經驗終於大派用場。
講真,能見到受助人生勾勾行得企得,比得到任何勳章獎項更滿足。
多年前一次單車意外令我手腕受傷,若不是經護士細心檢查,通知醫生立即做手術,我隻手可能就廢咗喇。自此我就希望學醫護人員一樣,我雖然冇錢,但有時間去幫人。移民之前我加入左香港政府醫療輔助隊。成家立室之後,同好多香港人一樣擔心子女求學,所以移民澳洲。在澳洲我加入了聖約翰繼續急救服務。
當你受過傷,你就會明白到等待救援時的無奈和擔憂、和能獲得及時適當治療對康復的幫助。
我於Sydney畢業後,受惠當時總理霍華德的移民政策,有幸技術移民要求較今天低,一畢業就能申請永久居留權。雖然不一定要做義工才能融入澳洲社會,但的確幫我擴闊左生活圈子,識得更多本地人和事。
我的生活方式可能仍然好香港,但價值觀卻隨著留澳日子長了而和本地拉近。簡單例如做急救工作,香港人著重技巧和規矩,澳洲卻更人性化。澳洲傳媒曾報導一名老人家被送上救護車後,心知日後要自顧力有不逮,必要在老人院終老,所以要求救護員送她到海邊望最後一眼。救護員亦樂見其成,若果喺香港便可能因制度原因不能成事。
筆者問到:「Sydney,悉尼定係雪梨呢?」
Rick:「Sydney」。
筆者後記:本欄目《壹些移民壹些事》,是模仿多年前《壹週刊》我喜愛的一個專欄,以受訪者第一身的敘事手法去寫。我已很久沒有更新,今天整個香港壹傳媒都不存在了,以後飲茶睇乜好?
澳洲聖約翰救傷隊Facebook連結。
其他《壹些移民壹些事》網誌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