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一個冬天下午,筆者和朋友一人開一部車,兩小時車程中逢車過車,由三藩市海灣區沿I5高速公路直奔Sacramento。我們不是在賽車,而是趕快在carmax.com關門前到達。Carmax.com專營二手車買賣,可即場替賣方驗車,估價,及成交。車主可立即拿現金支票離開,袋袋平安。筆者當時剛從美國移居香港不久,因公幹到三藩市一遊,順便賣車。其實離開前曾嘗試賣車但不果,此時即管上Sacramento 碰一碰運氣。
「收你,兩皮二。」經紀殺價。
「另外一架呢?」
「五六千左右啦。」
「開checque唔該。」過程短短二十多分鐘,難得驗車師傅馬虎了事,大家握手成交。「不過。。。。你可唔可以送我地去最近火車站。」
筆者當時不是賣一架,而是兩架車。傍晚時分,筆者和朋友乘火車回三藩市,長途跋涉,疲憊不堪,但支票夾在銀包之中,感覺如釋重負。除了終於解決了所有美國的家當財物,其實筆者在香港已經孤注一擲買了兩個單位投資,正急需現金作成交之用。在此再次感激好兄弟阿力辛苦幫忙。投資上盡賣家當之後的所得,除了追回消費品的貶值,更帶來了可觀回報。
筆者當時剛三十出頭,單身,竟然同時擁有兩部車,非常浪費。第一部是悶蛋家庭轎車。因為初次買入物業自住之後身無分文,舊車前七又報銷,透過零利率供車推廣優惠,買了入門級數汽車代步。當時對新車只有三個要求,光碟機,冷氣,及新車不需保養,因為筆者已經沒有餘錢作維收。每天開著樸實平價車出入,很快便對公路上飛馳的靚車產生渴望。新屋入伙後一年多,儲到錢, 便又再買車。最荒唐的是,筆者正被罰停牌,不止保險費高昂,試車,取車也不可以親身處理,要由朋友代勞。第二架車是S2000開篷跑車。筆者駕駛技術不佳,完成停牌後只開過幾次,之後便碰巧遇到新機會移居香港工作,短短車手生涯就此完結。
每一個人也會迷失於物質生活。每天以消費文化價值去衡量自己,經常和別人比較,以物質去滿足存在感。
筆者回到香港,享受交通方便,不需再每天花幾小時開車出入。但幾個月過後,任性消費寄生蟲吞噬自我控制能力,又再買車。在香港汽車已經不是必需品,但這一次稍為收斂,只買樸素但乖巧的日本K-Car,二手售價算是平民,只是上一架開篷跑車價錢的四分之一。
香港的消費風氣行為較美國更甚。筆者從事高壓銷售行業,同事們每季收到佣金便花錢享受,發洩一下。名表,名牌手袋,高級音響,當然還有歐洲名貴房車。每當公司在郊外辦周年大會,大家都開車前往,停車場內泊滿靚車,筆者的日本K-Car格格不入。K-Car環保馬力低,有一次滿載同事上港島區西摩道長命斜,差點引擎死火爬不上,狼狽不堪。平日辦公室對面是名車陳列室,每次開個小差,筆者都會過去逛一逛。朋輩壓力之下,又想換車,幸運出價未達車行要求,雖然只差幾千元,沒有買下。
這是我對消費品態度的轉捩點,亦是到今天為止我與歐洲名車的最近距離。
筆者重視投資,想到任性購物消耗投資本錢,便充滿罪惡感。想買豪華汽車是為了舒適及滿足炫耀虛榮心,但其實筆者更愛高效能單車,音響,相機,紅白酒等,興趣多多。所謂玩物喪志,筆者絕對是其中一人,生存於消費與投資兩個極端之間,差點人格分裂。
每一個擁有正常智商的成年人也知道任性消費的壞處。但是聽見社會賢達苦口婆心呼籲儲錢重要性,少去幾趟日本,便覺得很討厭,原因是説教的角度與態度。筆者不認同前美國總統小布殊的政見,但他其中一個態度值得參考。競選時面對處理吸毒問題質問,小布殊大方承認自己曾經吸食毒品,並承諾以過來人身份去了解並處理。
任性消費這條寄生蟲,除非你遁入空門,否則難以杜絕,所以不如學習如何共存。間中適當地餵飼它,還可能成為一個酒肉朋友知己,更為繼續向上爬提供動力。這條寄生蟲生於你肚內,相比每晚睡在你身旁的伴侶更了解你。當你半夜扎醒,滑手機看見名牌相機大減價,血壓上升,這條寄生蟲也吸收更多血液內的養分,蠢蠢欲動,但你的伴侶還在呼呼入睡。
最近一個鼓勵消費的相機發燒友YouTuber,便宣傳所謂精明購物,筆者很同意,但除了盡量買得便宜一點,怎樣才算是精明呢?
世上沒有所謂必須的消費品,但人們每次購物前總會為其自圓其說,尋找籍口。其實不得不承認,就算不買,太陽也會每天升起來。不如直接承認就是為了餵飽體內的任性消費寄生蟲。
要餵,就餵食最好的,能力之內能蠻輕鬆購買的。蠻輕鬆即是不需借錢欠債,不影響生活質素的。如果你連這一點理性也沒有,你要解決的問題不止是任性消費。富豪消費時想也不想便買,並只買最好的,不會理會什麼性價比(性能與價格之間的比例),因為消費品的價錢只是富豪身家的一小部分。
一次過被佳餚餵飽,好過亂吃一大堆垃圾食物。分別是以後可對更浪費更不值的消費品免疫。除非你收入能力上升,下價品又看不上眼,乾脆不買。質素上乘的消費品,只要保養得宜可以很耐用,亦不會太快被新科技淘汰。例如電腦,平板電腦,電話等,筆者永遠買最新最好的,電腦用了八年,只曾進行小修理三次,電話及平板電腦更分別用了四及五年。
要買便買最好的,最好是一件能夠跨越時代,能傳給下一代的產品。
就算買了能力範圍之內最好的,筆者又不會吝嗇去用,不怕留下使用痕跡。曾經看見友人買了名牌銀包,很少捨得用,外帶使用時更會把它放於另一個布袋之中,每次拿東西十分不便。這也代表友人的一個心結,覺得自己不值得去使用或消耗名貴的物品,人生與物質價值互相扭曲了。
日本人是保養物品的專家,就算經常使用,也絕少留下痕跡。優秀的消費品做工精致,就算日子久了,維修保養後可以比新的更好。筆者父親留下一對英國製造的音箱,三十年前的產品,幾經辛苦找到老師傅進行收復,安裝了新的一對紙盤環,所費只是購入價的一小部分,除音色不遜於現代產品,回憶更是無價。每次翻聽七八十年代的音樂,有如父親坐在身旁跟我說話。
就算任性購物也要買能升值的。
這也算是一個優質消費品的定義。一件幾年後便不能使用,或一文不值的東西,最好不買。一般新產品製造商會花錢作硏究及市場推廣,所以買入後會先貶值並不出奇。但好的產品價格跌至一個點之後應該會隨著市場流通量減少而升值,這常見於紅酒,古董相機音響,及限量版工匠手做名錶,皮包等。不過要留意,出售這些產品也需人力物力鋪租等支出,拍賣服務佣金也不少。除非你是專業交易員,一般難以和地產金融投資比較。對一般消費者,可以拿回成本已是不錯,賺了曾經擁有。筆者任性購買了六部古董菲林相機,五年間升值了最了一倍,算是負責消費了。
吃下肚的不要慳。
建議大家做一個有趣統計,把之前半年的消費來個總結,逐項列出。你多數會發現,維持生命的食物花費所佔不多,低於住屋,保險等支出。肚皮有限,但物質慾望無限。有些人為了儲錢投資或消費,竟然從降低食物支出入手。其實只要避免虛無的上流食店,稀有食材,人們應該盡量食得好,食得健康,美酒佳餚即管來,同時餵飽自己肉身,靈魂和消費寄生蟲。
學習不要慳。
好的書本,窮作者一生智慧濃縮而成。好的顧問出賣自己的豐富經驗提供意見,更是千金難買。有人願意用自己的學問經驗智慧換取金錢去消費,一定要大量入貨。
智慧與營養一旦走進體內,便沒有人能夠拿走,終身都是屬於自己的。
適當抗拒消費慾望的方法
例如筆者每次想買新相機,便拿舊的出來再用一次,走遍大街小巷拍攝,把相片打印出來,實在地拿在手中觀賞。這樣除了某程度上滿足了慾望,又提醒自己要追逐的是留住感人影象的一剎那,而不是器材。
新產品新功能吸引買家,把舊物舊功能說成了限制,減低效率。其實限制有時還會帶來創意,逼自己想辦法解決。小孩用舊電話對著鏡子扮鬼臉自拍,照片較不少名師用專業相機更震撼。
不用自己的錢去消費
不少有市場價值的人,都要求正常服務費以外的額外好處,少則一頓豐盛大餐,更多是名貴禮物,覺得是等價交換的一部份,買方又願意付出。不少成功生意人更把消費慾望融入每日辦工流程及生財工具的一部份。除了豪華辦公室裝修,海景會議廳,名車接送,這些支出更可能被視為税前營運支出。對比一般打工仔營營役役,辛苦工作交完稅才能儲錢消費不同。
華人常說一個人懂得花,懂得吃才懂賺錢。筆者非常同意,更覺得是學懂投資的前設。但所謂"懂"博大精深,並非是單單花光花淨,非常值得硏究。有人說這是有錢人思維的一部份,要成為有錢人便要思想接近。筆者未算有錢,所以不全懂,半夜扎醒繼續滑手機留意減價促銷資訊。
這個網誌的Facebook Page 成立了,希望大家能like 及follow 一下。亦歡迎大家分享給朋友。謝謝。
One thought on “學懂消費才懂得投資”